返回首页

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

时间:2018-07-04 10:57   点击:5534   标签:

第三天

二○○五年十二月十八日

第一堂

内容提要:

唱念的重要

音声陀罗尼

说气脉

色法 心法

鸠摩罗什说色空

跋陀罗说色空

昨天晚上,达摩祖师和二祖神光讥笑我,那个态度很难看,耻笑我犯了戒律,犯什么戒律?达摩祖师曾有一句话吩咐“勿轻未学”,也可以说“勿轻末学”。末法时代,虽然修行人比较少,但是叫大家不要轻视了后辈。唉!我有这么一个错误,认为这个时代,根本没有人,可是还真有人,还出家,还研究禅。这几天因缘虽然很短,昨天晚上听了丁师、甲师,加上前天壬师,三位出家同学的报告,我倒有点惊讶,不错啊!了不起,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年轻人,所以祖师们也来耻笑我,“傲慢啊!不要轻视未学”。

原来古道师的理想,让很多老参古参来,结果他没有办法应付了,随便弄两个新参,找几个师兄弟来跟我应付。这次至少乱七八糟闹出来了。不错啊!也是三山五岳的,你看,三山,嵩山少林寺,武夷山,峨嵋山;没有五岳就是了。哈……现在先讲事务性的感想。

其次,我非常提倡软修法门的唱念。真正各个庙子的出家人,把唱念软修法门修好,就是大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,可是没有几个人做到的。而一般的出家在家,不管和尚尼姑,喉咙都打不开,像甲师一样,声音都听不见。为什么声音不好?唱念不好?这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因为功德不够,自身业报把你的声带呼吸气管锁住了!注意哦!这个地方是生死关。男人的喉结是呼吸系统、声带的地方,和全身气脉都有关系的。

所以普通人讲算命看相,只看外表,不知道有个内五行——金木水火土,非常重要。所以你看再三赞叹阿弥陀佛诸佛菩萨那个声音,频伽之声。结果好多人连讲话都不清楚,声音发不出来,唱念唱不好,也不唱,还看不起这种念法;也不晓得忏悔反省,那是自己多生累劫,没有说法利众生,外加造口业、恶业的果报。

一个丛林寺庙,唱念很重要,过去我去的西藏,一到晚上出家人连老百姓,满山遍野只听到“嗡嘛呢叭咪吽”,震动那个土地,一听,人就宁静下来。这个观音菩萨修行法门音声力量是那么大!显教的唱念不是唱歌,是从华严字母来的,前天曾叫宏忍师示范一下。假使嵩山少林寺、武夷山、峨嵋山上,昼夜听到这种唱诵声音,人一进到那个环境,不要修行就已经修行了;所以壬师听了很震撼。

过去我们在美国的时候,讲起来已是二十年了,那个时候没有人敢到大陆来,尤其出家的尼姑。宏忍师到大陆来走了一圈,我也叫她到处都要教人家多一点唱念法门,武汉莲溪寺还有她的唱念录音。所以你们华严字母是要研究,一切唱念都从华严字母来的,是音声陀罗尼,是一切咒语,一切显教的根本。你们有些出家大师们喉咙不好,多开口念咒子念经,同小孩读书一样朗诵,慢慢这一生可以把喉咙打开。

至于修行到达气脉通了,喉咙这一关,道家的名称“十二重楼”,也叫做金锁关。最后一口气不来就死亡,因为这里锁住了,等于女性耻骨这里。所以道家有两句话告诉你,其实它是修行秘密:“上鹊桥,下鹊桥,天应星,地应潮。”道家书你们看不懂的,那是功夫经验来的。上鹊桥就是男人的喉结这里;下鹊桥是男人摄护线到海底部分;女性是子宫卵巢到海底。男女的生殖器官不同,男人器官里头两个管子,上面这个管子输尿的,下面那个管子是输精的,从一个口子出来。女性的是,上面口子是尿道口,下面的口子是阴道口,那里的骨头叫耻骨。所以你们学武功学医术,这也都是应该懂的,不然同参的女性练武功又修行,你怎么指导啊?你慈悲不能只慈悲男性啊,平等的啊!

所以女性要生孩子的时候很痛苦,耻骨要打开,因为骨盆里两耻骨是软骨联接,骶尾关节在分娩时后移,盆骨打开,孩子才生出来了。所以生了孩子要坐月子,一个月一个月慢慢恢复。

我们喉结这里也一样,修行看你们的功夫,一看这里就已经知道了。所以祖师说:嘿!你们学佛参禅,在我面前走三步路,你的命根我都知道了。因为一看这里都看得出来,就晓得有没有功夫,有没有修行。不管你练武功练气功,不对就是不对。

这个金锁关上鹊桥打开了,生来死去可以做主了,预知时至,要走就走,要留就留。在密宗的气脉说法,这一节喉脉叫喉轮,也叫做受用轮。粗的说有十六根脉,密宗气脉你们少林寺的同学有研究听过吗?都不清楚!三脉七轮非常非常重要,这和《入胎经》要配起来研究,来不及跟你们讲,我想告诉你们的太多太多,时间都来不及啊!

所谓气脉,包括密宗所讲三脉七轮,中医的十二经脉,统统在内。安那般那出入息修好了,气脉真的修好了,自己在定的时候,不管开眼闭眼,自身的气脉走到哪里就清清楚楚。像前天丁师的报告,我听了很高兴,他能够看到内脏,虽然不详细,乃至瞎猫撞到死老鼠,能撞一下都是了不起。

喉轮(受用轮)打开了以后,醒梦一如,自然没有妄想了。所以拿色法来讲,气脉不打通,妄想除不了的。以科学来讲,我们嘴巴吃东西进去,喝东西进去,由咽喉到胃这一节食道管,属于受用轮喉轮的气脉,同下面的大肠小肠一样,永远不干净的,脏得很。你以为吃素就干净了吗!喝牛奶都不行,喝一点水都不行,你看那个玻璃杯装牛奶,牛奶喝完了杯子上怎么样?有经验吗?如果不洗的话,喝个几十次,这个杯子就不透明了,玻璃杯有一层一层沾上去的污垢。所以我们的喉脉,食轮的脉,饮食吃下去,喝酒啊、喝茶啊、喝水啊,一天到晚都沾在这里,不干净。因此从这里到脑子,妄念不会停的。至于下面的肠子、膀胱,大小便经过的地方,都不干净的。

真得定,修持达到气脉通了,到了辟谷的境界,不要饮食了,只喝水,它完全通的,内身就变成玻璃体了。所以密宗讲,报身修到琉璃之身,临死的时候可以变成一阵七彩的虹光就走了。过去我们的祖师,印度几十代罗汉都是这样走的。这是有为的工夫,不是讲理论可以做到的。这些事多得很,跟你们讲起来很闹热的。

所以,随时都要考验自己有没有修行,像我这几天跟你们讲话,我正在生病啊!伤风感冒没有好,可是我可以跟你们玩到天亮,玩个两三天,你们还撑不住。以年龄以身体来讲,我比你们吃得少,年纪又大,为什么如此啊?气脉关系。我就是个话头,你们就要参了。这些道理,一下讲不完的。

要修行,平常跟了我很多年的出家在家同学,完全搞清楚的,还是没有。理论懂了的,工夫配不上;懂了出世法的,入世法不懂;懂了入世法的,出世法不懂。怎么行啊!我这个人牢骚多,挨了祖师的笑,我就来骂你们,报复一下,呵呵!要好自为之,好好修!现在来不及给你们讲。

讲到唱念,昨天晚上我告诉宏忍师,像壬师他们少林寺的同学们,如果要学华严字母,你发心好好唱念,让他们好好学。把《禅门日诵》的华严字母印出来,发给他们,当场讲一下这个字母怎么念。等一下或者明天上午,多讨论一下,多偷一点东西回去,连这个都不晓得偷啊!嘿哟,还出家!连小偷都不会做!有时候要偷法啊。所以你们学武功,嘿嘿嘿,要偷功啊!我当年那个老师,武功很高,他做过小偷,做过贼。我说:“师傅啊,做小偷有秘诀吗?”“有啊,那不告诉你。”后来他告诉我,我也背不得了,只会背开始两句:“偷风不偷月,偷雨不偷雪。”风大了可以偷,门开了有点声音听不清楚嘛;月夜不能偷,要黑夜偷;下雨天可以偷,下雪天不能偷,路上会留足印。

“偷风不偷月,偷雨不偷雪”,文学很高,后面的我当时记了很多,后来就懒得记了。你们既然学法,要懂得偷法嘛,每人都有长处,在各人那里偷一点回去。所以你们要学唱念,就请人家唱念才能学嘛!偷一点点也好。

我今天之所以把这个引磬木鱼都带上来,希望有空请她教你们唱华严字母,怎么拼这个音,连带关系如何。等你们会了以后,再告诉你所有密咒的秘诀,你就贯通了。咒语音声有无比的威力,可以降一切魔。这些闲话交待过了,今天有重要的给你们讲,只剩明天一天时间了,明天晚上以后,我们各奔前程了,嘿嘿。当然,要想跟你们讲的实在太多,你们这几位年轻的啊,引起我注意,我以为佛法没有希望,现在出家的没有希望了,看来你们还有希望,很了不起,好自为之。

今天要告诉你们如何用功,就是禅宗心法。渐修而到顿悟,这两个配合,简单明了几句话,懂了以后,知道如何习禅修行。在讲这个以前,先说昨天丁师报告得非常好,他讲到色空之义,在中国佛教有名的叫“色空义”,你们念《心经》,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色与空的关系,也是小乘与大乘的关系。

昨天丁师虽然讲得很好,但是不彻底,他只是讲“色空”是概念,不着相,是统一的,是中观的,也是了义的;这个随便用名词吧,我在最后告诉他,没有完全对。

“色空义”的讨论,是南北朝时,佛陀跋陀罗翻译了《达摩禅经》才开始的。这部经教我们修禅定的方法,他是达摩祖师的徒侄。后来慧远法师在庐山创立净土宗,佛陀跋陀罗写信和鸠摩罗什讨论“色空义”,讨论得很厉害,这是中国佛教所谓的见地。照你们读书人讲,是思想的发展史,影响非常大。说色即是空,什么叫“色”法?大家应该都知道,地水火风空,这五个属于色法;换句话说,拿现在讲,是物理的、物质的、唯物的。

本体性空的“空”是心法,是唯心的,不是唯物,实际上是“心物一元”的。如果只认为色法是讲现象,目前一切现象空了,就是色法空了,那是一点点而已,那只是“空色相”,空色之相,没有空色之体。这个心物一元的道理很大,牵涉到哲学及最高的科学。譬如我们晓得世界上有原子弹、氢弹,这是物质造成的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力,杀伤力为什么那么大?因为“空”的力量。爆炸了就是空,空就是那个爆炸。物质的极点夸克,最后那个东西,那个能量一爆炸就是空。你看,那个电灯泡空的,你把它一打,“劈呀”一声,那个爆炸的力量大得不得了。你们没有学过科学,不讲了。

所以佛也告诉你,最后的那个物质,叫做极微。一切物质由极微组织摆来的,都是缘生的,它爆炸是空,但是空以后,有没有东西?有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上给你透露了消息,在小乘里头也透露过。物理的这个“空”,乃至一个细胞,任何一点灰尘,把它剖开了以后,与科学方法把它爆炸了以后,是一样的;它七分(上下四方中七微)有“色声香味触法”。你看一切的东西爆破以后,有气味,你闻到那个气味就会死,那是“空”的力量。所以时代不同了,讲法也不同。不讲远了,我们没有时间,因此给你找出来,《指月录》上讲“色空”的关系,大概抽出要点讲,不是完全,完全资料很多啊。讲义发一发吧,以他们出家众为主,在家众不够,再去印。

【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何经论。生曰:般若经。】

《指月录》这里印的是秦跋陀禅师,就是佛陀跋陀罗禅师。佛陀跋陀罗问生法师,不是道生法师,应该是指鸠摩罗什。《指月录》这里改变了,给鸠摩罗什擦粉,把鸠摩罗什改成道生法师了。“道生”是谁啊?就是“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”那个生公。其实,道生法师跟跋陀罗一样,都是被关中这些大师赶出去到南方来的;因为他们是讲修持的,和这些讲教理的派系不合的原故。

其实这一段话不大对的,要查《高僧传》才能知道,实际上是鸠摩罗什有时候解决不了问题,就请跋陀罗禅师来。他们都是印度人嘛,请他来解决佛法问题。

他问鸠摩罗什,“你讲什么经典啊?你注重的是什么啊?”回答说,是《大般若经》。《心经》是小般若啰。

【师曰:作么生说色空义?曰:众微聚曰色。众微无自性曰空。】

跋陀罗说:“那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空义,你怎么理解啊?”鸠摩罗什的答话:“众微聚曰色,众微无自性曰空。”答得比丁师进步一点了。哈哈,当然进步。“众微”,一切的微尘,拿现在的名称讲,一切的夸克、中子、质子综合拢来,凝结起来,变成固定有形象的东西,就是“众微聚”,这就叫色法。“因缘生法”,聚拢来,叫做“有”。

但是“众微无自性”,物质的每个质子,最后的能,分析到最后是空的。无自性,没有自己单独存在的功能。一个物质爆破了最后是空的,这就叫做“空”;把这个物质打破了,毁灭了,就叫做“空”。等于这样讲法。

【师曰:众微未聚唤作什么?生罔措。】

跋陀罗尊者就问了,“哎,那么众微未聚唤做什么啊?”他说,那个能啊,那个能量没有凑合拢来,没有变成物质以前,那叫做什么啊?拿现在讲,完全牵涉到最高的物理科学了。这个天地万有没有构成以前,虚空里头有没有东西啊?是个什么啊?“生罔措。”鸠摩罗什不晓得怎么办?被他问得答不出来了。好了,跋陀罗就放他一马,不问了,面子上赶快转弯,接下去说了。

【师又问:别讲何经论?曰:大涅槃经。师曰:如何说涅槃之义。曰:涅而不生。槃而不灭。不生不灭故曰涅槃。】

另外又问:“别讲何经论”啊?他说,你除了刚才讲,喜欢研究《大般若经》,“色空”最重要以外,你还研究什么经论啊?他说,另外注重是《大涅槃经》。“如何说涅槃之义?”什么叫涅槃啊?你怎么解释啊?鸠摩罗什用中文解释:“涅而不生,槃而不灭,不生不灭故曰涅槃。”涅槃两个字是梵文音拼拢来,用中国字来代表,所以要学华严字母的音韵了。所谓涅是讲“不生”的意思;槃是“不灭”的意思。总而言之,世界上有一个东西,是生命的本来,是不生不灭的,这个叫做涅槃,就是本性,所以说“涅槃自性”。

嘿嘿!讲得多高啊!所以你们学禅宗,将来回山,每个人买一套《指月录》好好研究。尤其是嵩山少林寺的,连《五灯会元》《指月录》《景德传灯录》都不熟,你谈什么少林啊!那个林字去掉一半,改“少木”好了。

【师曰:这个是如来涅槃,哪个是法师涅槃?曰:涅槃之义岂有二耶?某甲只如此,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?】

佛陀跋陀罗一听,说,“你讲的这个是如来的涅槃啊!法师,你自己的涅槃是什么?”就这样问。你看这些文字记录,都是当时的对话,都像演电影一样,但是看了文字,不要被文字骗了。所以写毛笔字有一句话,你注意哦,要“力透纸背”,这个眼睛要看到纸的后面。你看对话怎么讲呢?鸠摩罗什听到跋陀罗问什么是自己的涅槃,就说:“涅槃之义岂有二耶?”一切众生跟如来一样,只有一个涅槃,哪会有两个啊?

“某甲”他自己叫他自己名字了,我鸠摩罗什认为“只如此”,就是这个道理,不知道禅师你说涅槃是什么?称他是禅师,真参用功的人,走禅宗路线是实际修行,所以称禅师,不是法师了。

【师拈起如意曰:还见么?曰:见。师曰:见个什么?曰:见禅师手中如意。师将如意掷于地曰:见么?曰:见。师曰:见个什么?曰: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。】

跋陀罗一听,把手里拿的那个如意一举,就像我们这个圆珠笔,就把圆珠笔一拿,看到吗?鸠摩罗什说,看到了。跋陀罗说:你看到什么啊?他说,我看见禅师手中这个如意啊!禅师就把这个如意一丢,丢在地上了,手就空的啰,他说,你还看见吗?答:看见了。禅师说你看到了什么?他说我看到你把这个如意丢在地上去了。

【师斥曰:观公见解,未出常流,何得名喧宇宙。拂衣而去。】

跋陀罗禅师就呵斥:“观公见解,未出常流,何得名喧宇宙?”你看看这句话,演电影一样。“观公见解”,很恭敬称他“公”,等于现在讲,你这位大师,从印度来翻那么多经典,搞了半天,你的见解见地,“未出常流”,同一般学佛一样,“何得名喧宇宙”,你的名气怎么在中国那么大?当时那个袖子长,一甩,就走了,“拂衣而去”。就这样得罪了他,给鸠摩罗什这样的大师,当面难堪。

实际上跋陀罗也不是看不起鸠摩罗什,只觉得他这个样子做大师,是在误人嘛,“误人子弟,男盗女娼”,那是罪过啊!所以拂衣而去。如果演出电影来,穿以前和尚的衣服,长袖一拂,走了,那个姿势很好看啊!不像你们现在穿短的,袖子甩不开。然后那个禅师走了,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坐在那里,那得罪得很难看呀!所以读书要读到这样去了解。可是,鸠摩罗什的弟子们受不了啦,因为这个大师的架子统统被跋陀罗拆掉了。

【其徒怀疑不已,乃追师扣问: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,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?】

“其徒怀疑不已”,有些弟子们产生疑惑,就跟到他后面走追问,“乃追师扣问: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。”我们的师父答复你的问题不合,不中意,广东话不中意是不满意,不契是不相合。“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?”那我请教一下,禅师啊,你简单明了告诉我们,什么是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呢?

【师曰:不道汝师说得不是,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,不会说得因中色空。】

跋陀罗说:哎呀,刚才对不起,我没有说你老师不对啊!你老师说得也对。他说的是果上的色空!他没有讲因上色空,没有说究竟啊!并不是说他不对。这就像是昨天我讲丁师的话,你说现象就是概念,概念就是个妄念,现象不管就色空了嘛?

【其徒曰:如何是因中色空?】

这个徒弟就问了:“那请你说一说如何是因中色空呢?”

【师曰:一微空故众微空,众微空故一微空。一微空中无众微,众微空中无一微。】

像这个铃子,是“众微”所聚,就是色法。众微就是很多金银铜铁的个体,兜拢来,拿科学来讲,每一个因子,这个能量综合拢来,变成这个铃子。讲彻底的道理,“一微空故众微空”,铃子是众微所成,是许多元素所聚成,每一个元素本身就是空的,所以这个铃子也是空的。“众微空故一微空,一微空中无众微,众微空中无一微。”他说,这是因上的色空,彻底空。

昨天甲师讲到《楞严经》七大,“地水火风空见识”,如讲“风大”,你们修用呼吸法门的注意,“性风真空”就是因上的空;“性空真风”,这一句话是有相的空了。

“性风真空,性空真风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。”这个道理,你们现在人注意哦!佛法固然讲唯心方面,本身的自性是不生不灭,物理的自性地水火风空,也是不生不灭。所以“清净本然”,心物是一体的;“周遍法界”,无所不在,无所在。

那么心跟物怎么起作用呢?“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”,所知道的量,知见的这个量,功能。所以唯识学里有量论,现在学自然科学,学物理学的有量子力学,这也是“应所知量”。“循业发现”,各人业力大小,配合心物一元,起的作用有大小。“宁有方所”,没有一个固定的所在。换一句话说,心空、念空、物空,空的境界无所在无所不在。

所有的经典,只有《楞严经》把心物一元这个原理讲得最透彻;但是还是秘密,所以《楞严经》属于密宗,秘密宗的最高部了。大佛顶密因,有最高的境界。你们都晓得心能转物这个道理,为什么两个腿痛,腿是不是物啊?你为什么转不了呢?这就是问题来了。既然说一切唯心造,你怎么造不出来呢?

昨天听了丁师、甲师一讲,当时也晚了,我说我可以跟你们玩一夜,你们笑笑,也不晓得你们行不行,就了事了。你们散了以后,我心里想,这些年轻人还不错嘛!

这个色空,中国佛学叫色空义。关于这个问题,由魏晋南北朝以后,一直到现在,佛学院都是在那里乱扯,讨论不完。换一句话说,拿现在来讲,就是自然科学与哲学、宗教结合的一个大问题。这是修行的见地,所以我们要先解决,同时也说了昨天晚上我的感想。

他们说时间到了,休息一下。不晓得是给我休息,还是给你们休息,现在给大家休息吧。“色空不二”道理一讲,有五十分钟啦!好好,大家起来,喝杯茶,休息一下,玩一玩。

第二堂

内容提要:

六妙门的修法

六妙门的问题

知的重要

息有长短 冷暖

奇妙的观

现在先讲六妙门,详细讲就很多,现在简单讲。尤其这次你们回去,要有了修持以后,再来跟我谈。你们现在没有经验,等于在街上,跟生来就瞎的人说,纽约的什么电影;那是白讲的啦,瞎子从来没有看过。

如果坐着用数息,普通叫数息观吧,这个“观”字先不讲,等一下会讲。你们每次瞎猫撞上死老鼠,碰上“息”的状态,念头很清净,都是在肠胃将空未空,一切调整得很好的时候。所以要修行的话,一切生活的细节,都要配合调整好。因此要了解佛的戒律部分,吃饭怎么吃,穿衣怎么穿,走路怎么走,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,每一点都交待得很清楚。大家讲戒律的只晓得守戒,为什么要守戒?就是怕犯过错,防非止恶,然后到达念头清净。

这样心息专一了,就不要再数息了,因为晓得心息专一了嘛,还数个什么啊!那时也听得见,也知道,一切见闻觉知清清楚楚,可是非常宁静。这个气息每次来回,都很清楚就不必数了,就“随息”。怎么样“随”?不是跟着息,你们看到随字,就跟着气在跑,对不对?笨死了!随者,随便也,让这个呼吸来往随便,可是你都看住它。等于你家里养一条狗,这条狗进进出出,你都看住的。

这个时候不只看住,而且晓得呼吸进来到哪里。有时候只到胸口,你就让它到胸口,不要注意它,不要引导它,不要帮忙它,就是孟子讲养气“勿忘勿助”。不要忘记,不要帮忙,这就是随了嘛。并不是跟着气跑,只是看着它,听其自然。外面的一切你还都知道,并不是不知道哦!如果有点昏沉,也知道自己昏沉;旁边在乱想,也知道乱想,可是呢,这个呼吸跟念头还是合一的。这样的经验有没有啊?诸位,有吗?(答:一下子而已)对了对了,这是老实话,你这样讲老实话,我就好讲下去了!有人问你偷过没有?你说格老子偷过,有什么了不起啊!错了再改嘛!

这样随息,有时候浅,有时候深,这时不要管身体了,也千万不要注意,哎呀,我这个气专一到丹田了、到眉心了,到这里了。错!千万不要管,叫你随息,就随时看着它自由自在,可是没有一步离开这个呼吸,都看到,清楚的。你的身体坐在那里,静静的,你看着看着,这个身体吸啊呼啊来往,到某一个时候,有个阶段,不需要这个呼吸进出了,呼吸停下来,止息了。不是完全没有哦!这个时候以鼻子为标准,注意鼻子,好像鼻子没有呼吸往来。其实鼻子没有呼吸很容易,你们随时都会,可是你们不认得。这时候的呼吸,偶然很久来一下,轻微有一点点感受,知道有一下。这个差不多要“止息”了,要停止了。换一句话,等于电池在充电,充电充到某一个时候,电充够了,这个是“止息”。

如果以修“安那般那”讲,到止息以后,如果吃饭时间到了,你听到打钟都不想起来,一直坐下去,进一步变化就大了。可惜,到这个时候你心动了。所以我常常问你们,打坐为什么坐得很好,到时间会起来?你起来的时候,是心动还是身体动啊?那个幼儿头子己师!你坐到差不多时,是心想起来,还是身体叫你起来?(己师:心想起来)还是心的问题了,如果这个时候一直止下去,就不同了。所以大家不晓得修行,到了这一步,是自己的分别心,习惯性的就想起来,这个习惯性是念头的习气,爱动的习气。

这个里头就要晓得小乘的学理,所以小乘《大毗婆娑论》《俱舍论》就告诉你,修小乘法门有八智八忍,这个时候要忍住。“忍”是很重要的,忍不是定。有“八智八忍”,这个教理的名辞懂不懂啊?“苦集灭道”,就是坐着也不舒服,蛮苦的。第一步,知道是苦,这个叫“法智忍”。就是佛法上的智慧懂得了,或者看佛经,或听师父讲过,至少听这个南老头讲过的。这个是法智忍,忍住一下,再延续下去。

“法智忍”过了以后叫什么?没有“法”字了,而是“智忍”。修行还是靠智慧的了解。所以有“八智八忍”(苦法忍,苦法智。苦类忍,苦类智。集法忍,集法智。集类忍,集类智。灭法忍,灭法智。灭类忍,灭类智。道法忍,道法智。道类忍,道类智)才跳出苦海。这个不是“定”,“定”跟“忍”有差别哦,第一步还是要忍,由忍到“止”。

现在六妙门讲到止,问题来了,我再回转来讲,就是说“法智忍”,这个时候要智慧观察了。如果任何一个人做到数息、随息、止息这三步,已经了不起了,一般都是拼命在那里数啊数啊,千万不要走冤枉路,现在懂了吗?都懂啦?可是你注意哦,我刚才讲,从数息,到随息,到止息这个境界,这个时候心跟息两个在一起吗?只有两个在一起吗?还有其他的吗?(僧甲:妄念)呃,还有个妄念,第三个了。只有三个吗?你呼吸来去每一个都知道了,不是也跟这个在一起吗?

还有什么,你讲啊!你多的都拿出来啊!(答:还有习气)习气你不管,有没有来,那个是你想像的嘛,对不对?当然有习气了。现在问的都是很实在的,你如果到这个程度,你有经验嘛,心念也专一了,知道它来去了,对不对?

不过你说,虽然知道念头跟气配合为一,可是旁边呢?还有妄想嘛,对不对?这个妄想等于说,一个蜡烛点起来,固然有火光,旁边还冒烟嘛,冒烟那个叫妄想,你就不管那个冒烟的妄想,只管这个火光,心跟气两个合一,是不是?是吗?还有别的吗?你说还有个习气,这个是加上的,有没有习气在那里,你不知道。

僧甲:就是那个观照的,跟火光一样……

南师:啊,刚才讲过了嘛,那个就是妄想嘛!你听懂了没有?

僧甲:知道妄想的那个没有妄想。

南师:这句话对了!还有个东西。我们呼吸进来出去,现在因为用数息的法门,到达随息、止息,虽然心跟息两个专一,那个妄想来,我也不管,知道妄想,还有个最大的东西在旁边,那个是知道的那个知性。

我们打起坐来用功,到达这个境界,息也止了,也知道妄念同我们不相干,不理它了;念头也不理,呼吸也宁静了;这个时候全体境界在哪里?在“知”这个知性,这一知,不在外,不在内,不在中间。

你懂了没有?这个知性是本来自性的知性,本来自性是第一步功能,见闻觉知,这个知性不在外,不在内,不在中间,这个不是妄想,它知道妄想,知道这个气息,也知道这个妄念,这个如如不动在这里,这是自性。这样懂不懂?都明白了吗?那恭喜!明白了。

所以我讲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妙门,他交代不清楚,误了后世多少修行人。我对于圣人的要求,与对凡人一样的严格。现在不管六妙门,回转来看佛经,所以小乘的佛经,佛教弟子修安那般那,你们看过没有,他怎么说?

你声音大一点,起来行不行?(僧甲:我声音很小,气不足)噢,那没办法,你不是气不足,是前生造的业,前生女孩子没有做够,你知道吗?(僧甲:业障很重)对啊!你还跟我来,还再来做和尚,不错。当年我在山上就知道了,现在不谈了。

刚才我讲到止。所以你看四阿含经,尤其看《增一阿含经》,佛告诉迦叶尊者、阿难,以及他的儿子罗睺罗,修安那般那,“息长知长,息短知短,息冷知冷,息暖知暖”。重点在这一“知”,不在那个数息。这下懂了没有?壬师懂了吧?

僧壬:那能知所知?

南师:你也不要管它能知所知嘛!反正我那个时候知道这个知嘛!又加上那些干嘛!把所有的佛学都送到当铺去,当掉!不要管了。就是这一“知”在这里,对不对?把握这一“知”,你就清爽了。

但是,今天凭你们过去修的一点点经验来讨论,随便你们哪一位讲,你们知道“息长”,知道气到哪里最深长,讲啊?(答:呼吸来往向下走到小腹)那是你幻想出来吧?还是真的?(答:感觉是这样)是感觉,不对。真的“息长”,就是庄子说的一句话“众人之息以喉”,是真的哦!普通人到肺部为止;“真人之息以踵”,到脚底心。就是自己晓得那个境界,气进来,不是到丹田、肚子,是由小腹这里,一直通过两腿到达脚底心,这才是知道“息长”。那么,你说这个是进来那个“息”吗?不一定,就是有这个功能,看到了。所以,你们屁股上的环跳穴到两条大腿,到脚底心,气都没有到,如果你说是息长,那不就是妄想境界吗?

“息短知短”,到达这个境界,是“止”的境界,这个息,有时候长,每一个呼吸来,都是从脚底心出发到上面的。“息短知短”这个时候的“短”,不是说这股气长会变短,不是的。有时候这个气一直到脚底心,有时候呼气,自己晓得那个呼吸很短,一下就不需要再呼了。或者在这个境界上,有时候觉得吸气很短,进来好像一下就过了,不需要了,这里面气都自己在流通了,在来往,没有身体感觉,这就是“息长知长,息短知短”。

什么是“息冷知冷”呢?有时候,你身体里有外感的,有地水火风四大不调,虽然呼吸这个境界很好,可是你觉得一身发冷,不过,一点都不要怕。有些凡夫修到这里,你讲给他听,他也不相信,自觉有病了,赶快披衣服啊,赶快去看病啊,那就让他去吧!其实这个时候就是“八智八忍”这个“忍”字,“盯”住,“忍”住。知道息冷,哎哟,全身发冷。有时候到这个境界,不但全身发冷,全身都僵硬了,手想动一下都动不了。不要怕,一点都不要怕,“息长知长,息冷知冷”,一念忍住,这个时候妄念完全没有了,被这个冷的感觉拉走了,你就定在这个冷的感觉上。换一句话,十念法门里头注意什么,你(僧丁)说!“念死”。反正要死,就这样死了吧!这一忍就过了。过了以后,“息冷知冷,息暖知暖”,一下子全身整个暖起来,所以密宗讲拙火发动,但也不要执著。

换一句话说,身体内部有病,佛教你修“安那般那”,治病的方法只有一个字“止”,止息治万病。就是一念的止息,呼吸停止了,你看住那个痛苦的部位。反正要修行的人,一个观念首先告诉你,十念法最后一个“念死”,这一下就死,喔!原来这样痛苦啊!啊,原来是这样就死啦!嘿哟,死就死吧!格老子,看你痛死到什么程度!所以八智八忍不是佛学的一个名辞,是功夫啊!法智忍,忍住就过去了。譬如我们练武功,有时候练这个手,假使千万斤压力下来,一定断的,我准备断!你忘了它,反而没事。心念跟气配合了,这一下,念头一动,千万斤东西都挑了。

所以能修到止息,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很大了,非常非常大,将来你们去体会。尤其这个时候,如果你饮食多了,据丁师前天报告,你们听到的,除非他说假话,他说打起坐来,看到五脏,对不对?后面那个丙师他做白骨观,觉得白骨发光,对不对?他们说的都不是假话。这种境界,如果到止息,随时都现成的,你们能这样来见我,那我就恭喜你了。我会说,你快了你快了,你们将来上去要带我一把啊!

这个时候,全身上的气血流通,一切都知道了。如果胃中有多的饮食没有消化,觉得这一坨非常讨厌,还要等它自然消化完了,把它排走再说。所以,真讲少林武功,达摩武功,到这个阶段一出手,哗!就那么轻轻一动,千万斤力量,不是“嘿,嘠”,那耍什么花样!它是自然的,任何一动都有排山之力,这样听懂了吧!好!到这里,这个里头变化很多了,慢慢再补充告诉你们。

刚才讲六妙门的“止”,还没有讲到“观”呢!修“安那般那”到这个阶段,刚才乙师所讲的,旁边还有个妄念,这个妄念跟着你的气息,自然就会止了。跟着你这个气息下去,降伏了妄念,等于这个蜡烛亮光起来,冒的烟没有了。到这个境界,就要有个环境专修下去了。你们年轻修下去很快,算不定七天半个月,就证到一个果位。没有别的果嘛,你们中原苹果很多,拿个苹果也当果吧!对不对?(众笑)

我问你,什么是“观”?现在我讲了半天,这样形容把经验告诉你,听懂了没有?听懂了这个就叫做观,已经看到了嘛!观就是看到,对不对?这下明白了没有?所以,“即止即观,即观即止”,还另外有个什么观啊!

可是修密宗的不同,密宗修到这一步境界,之所以变成密宗,因为它在这个里头起“观想”了;在呼吸每次进来出去时,有意识地加上七彩光明观想在修,这个叫密宗修法。就是丙师讲的,白骨放光,第六意识故意加一个观想。看到这些观想方法,我就笑了,这些对不对?也对,不要轻易批评它不对,这些我都修过的,都会,在我看来“诸法皆如”,都对。何以对啊?讲教理给你们听,是观想的理论,“诸法无常,皆因假立,立假即真”。谎话说多了,说万遍也变成真话了,立假即真。你真修到止,这个时候,你用观想的方法观成七彩光明在身中,或者你有病的时候,修到止的时候,如果观虚空中的太阳光,或头顶上一个月轮、日轮,这个光照到你里面的五脏六腑,什么都照空了,一样可以治病哦!比癌症病人进医院那个化疗的功能还要强。

我有个学生,四十年前在台湾基隆,他就听了我的话,用这个方法。他碰到冷天衣服不够,人在外面,没有办法回家拿,他就观想自己坐在六月天的大太阳下面晒,一开始冷得牙齿打哆嗦,后来给他一观成功了,嗨,一身大汗,穿一个短袖就过来了。我说:“你怎么那么有本事啊?”“老师,你教我观的,我这个时候在日轮观中啊!”这是给你们讲“观”字的要妙。

这是讲六妙门,是天台宗智者大师从《达摩禅经》《修行道地经》抽出来的,他没有讲到要点!这个观懂了没有?就那么轻松,那么现成,不要另外有观。你说:“哎,已经知道了!”这“知即是观,观即是知”,懂了吧?

到这个时候,杂念妄想没有了,心念呼吸寂止了,内外变化一切清楚,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,心境是非常干净的。“还、净”,这是从修气息来讲的,可是智者大师把“观”同“还、净”讲到大乘的空、有,讲到“心”方面去了,这就是我为什么批评智者大师的原因。但是回转来,我也很恭维他,他老人家太慈悲了,他修到“观”的时候,拼命向大乘里引,他为什么不照我这样引法呢?因为你光修“止”,容易发五神通,就妨碍了明心见性菩提大道,所以他老人家很慈悲,修到“止”这一方面,他就不多谈,不像我这样给你们讲,他就引到般若中观去了,他是这个道理。这样懂了吧?这个秘密懂了吧?所以诸佛菩萨,他有他的慈悲心,有他的秘密用法,也不能怪,我一方面批评他,一方面恭敬他,这样懂了吧?你如果修安那般那,修到“止观”这一步,已经很恭喜你了。

如果修行到这一步,要注意饮食调整。饮食欲望的痛苦,这个习气之难除,比男女关系还要难,所以孔子也说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。其实,“男女”固然严重,还不及“饮食”的严重,因为男女大家还有个道德范围,有点害怕,就是现在那个电脑上黄色网站,有贼胆有贼心,没有贼(指功能)还做不了。可是饮食很方便啊,看到茶看到水,随便拿来喝一口,又不犯法,有时候这么一口水就妨碍了你,有时候不加这口水就不行。所以修行是非常细密非常精密,要一步一步的来。先休息一下再说。

第三堂

内容提要:

十六特胜

如何修呼吸

最快捷的法门

修行修禅定,想即生证果,先要转变“心法、色法”。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“有”的方法,先把色法、色身转变。色法何以要转变?《楞严经》最后,佛有几句重要的话:“生因识有,灭从色除。理则顿悟,乘悟并销。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。”“生因识有”是说我们的生命,是由第八阿赖耶识先来投胎的;“灭从色除”,想了生死,先把色法四大了了。“理则顿悟”,禅宗讲顿悟,道理可以顿悟,功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,“乘悟并销”,你悟到了,就空了。“事非顿除”,可是生命业报,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,还是要修的;“因次第尽”,就是悟后起修,一步一步功夫修来的。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,千万记住他老人家的话,不要狂妄。记住哦!背来没有?(众念:生因识有,灭从色除。理则顿悟,乘悟并销。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。)

对了,修行千万把握,记住!刚才我们讲“六妙门”,你们真下决心,修安那般那,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。但是,很难的,你忍不住的。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,嫩前辈也好,真的,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,为什么出家修道,永远不上路?就因为他忍不住。

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,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:“看得破,忍不过;想得到,做不来。”不管是出家在家,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。道理上看得破,但是忍不过。这一忍好难哪!想得到,理论上懂,做不来。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,都没有用,所以重点在修行。刚才大概讲了六妙门,以后有机缘,我们再详细讨论。

真正修安那般那,重点你们千万注意,“十六特胜”都要背得来,十六个专案叫特胜,特别特别最容易成功的路线。(一)“知息入”,(二)“知息出”,(三)“知息长短”,(四)“知息遍身”。这个你们都没有达到,想都不能想,真的到了“知息遍身”,你那个武功不练就到了;除非不出手,一出手都是高手。(五)“除诸身行”。身体空了,身上五阴的行阴空灵了,这个里头秘密很多,到了除诸身行的时候,如果你练武功,可以练到踏雪无痕,走路不在地面,而在地上飘了。(六)“受喜”,得初禅,初禅是离生喜乐。(七)“受乐”,身上内部每个细胞发出快乐的感受,那是无比的舒服,不能形容的。所以得到初禅是“心一境性,离生喜乐”,有和世间脱离之感,无比的喜乐。

(八)“受诸心行”,转回来,又感觉不同了,这个很深了;心里一起心动念,这个身体四大已经整个变了。再下来,这个时候,(九)“心作喜”,由初禅真到了二禅“定生喜乐”。(十)“心作摄”,一切杂念妄想没有了,要用就有,不用完全空;摄是统统把握了。(十一)“心作解脱”,修行到这里,才不冤枉出家,得解脱道了。解脱就是证道,不证到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罗汉,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“预流向”。到了心作解脱,是修安那般那来的,这是一部分,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。

下面完全是心法了。(十二)“观无常”,功夫修到有神通,飞得起来,又有什么了不起呢!观无常,诸法皆非究竟,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。(十三)“观出散”,所以做到了,转观这个心的法门,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样,将来要走的时候,一弹指之间,整个身体三昧真火起来化成光明,什么都没有留,化一片光走了。所以,我们平常做功夫,你要注意这个,大家都在身体上做功夫,都忘记了“观出散”,要把所有功夫、身体都丢开,放出去,连放的都要丢掉。

(十四)“观离欲”,这个时候,才做到真正的“离欲尊”;这个离欲,《金刚经》上佛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,真的离欲了。然后,证灭尽定。(十五)“观灭尽”,要走就走,我们也可以做到邓隐峰祖师一样吧!

在这个时候到“灭尽定”,所谓涅槃境界,还不算数。(十六)“观弃舍”,还要丢掉放开,转到大乘去了。修习这十六特胜要注意,不要被六妙门困住,六妙门是初步,不算什么,重点在十六特胜。这样都听懂了吧?都抄了没有?记得哦,能记得我才给你讲,记不得不讲。现在就要背来,全体背来,才给你讲;全体不背来,不给你讲。古道师带领,大声地背(众背十六特胜)。再来一次(众再背)。

刚才讲了六妙门,真修安那般那,我想乙师啊,你们师徒回到武夷,好好修,也许明年来看我就不同了,也许不需要买飞机票,一步就跨过来。嘿嘿!

所以修安那般那,刚才我们讨论过的重点,就是这一“知”,你们都知道嘛!这个知性不在气息,也不在地水火风,也不在空,无所在无所不在。所以,禅宗祖师有一句话:“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”。这一“知”哪里来?来无所从来,去无所从去。《金刚经》上佛也告诉你,“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是名如来”。这个“知”不要你去找的,本来存在。我们大家平常在用它吧!当然在用,这个不要再追问你们了,再问太看不起人了,你们当然知道。我们茶来知道喝茶,饭来知道吃饭,累了知道累,睡觉知道睡觉,舒服不舒服都知道。这一“知”本来在这里,不要你去修的,如果我们变牛变马变狗,也知道变牛变马变狗了。只不过,不知道自性来源在哪里。

如果问题这一“知”从何处来,谈大乘般若时再讲,现在不谈了。现在你们做功夫,先不要问这一“知”从哪里来,要先认识“知性”。你们都在修行,打坐闭关,但是为什么都没有进步?理上不清,理都没有搞清楚;一方面没有真下工夫,忍不住。所以古人讲修道,“欲求生富贵,须下死工夫”,要忍得住。我们看到多少青年学佛修道人,都是一点都忍不住的,刚坐一下,外境有一点挑逗,他马上动了,跟到外缘跑了,自己还认为有理由。所以,看到无可奈何啊!等于看到一只小猫一样,它要去死,让它去吧。所以大乘的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这个“忍”字难啊!“忍辱”之后再谈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(宏忍师把白板上写的十六特胜擦掉,改写六度)

哎,这个你写什么!这个他们都知道的,这个多写了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他们不知道吗?再写是多事,多浪费。他们不知道就活该,我们那个白板也写得很辛苦。你看,你把十六特胜都擦掉了。(宏忍师说:他们都会背)都会背了?有那么快?(答:都记了)对啊,纸上有,你脑子心里没有,你要进到心里。

第一句是什么?(众答:知息入)对。譬如由六妙门开始,你们坐在这里一边听,一边知道自己呼吸进出,能够做到吗?老实讲,做不到,绝对做不到。假定有一位坐在这里,一边听话,一边还写字,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,进进出出完全知道,这个人差不多可以谈修行了,这叫“知息人”。

我这样一讲,你们自己测验一下嘛!一边听一边做事,心念跟呼吸配合,在鼻孔这里开始。等于说眼观鼻,鼻观心;这个观不是眼睛去看的观,是心来观。如果是这样修行,很快有进步的。

“知息入,知息出”,你们现在听到呼吸没有?听到没有?听不见,你们哪里听得见!只靠一点感觉嘛!就是说,随时要跟这个感觉的出入息配合为一,这样才叫做修行,修止观。如果打起坐来,再勉强找个呼吸来配合,那算个什么修行,算老几啊!就像我现在跟你讲话,我知道自己呼吸的“进、出”,你要学我一样,脚还在跳手还在动,知息入,知息出,知道气息进进出出,没有一点不知道。但不能用力,勿助勿忘 ,也不能不注意。

然后第三步知息长短就难了。知道自己的息往来长短,第一步,是在鼻孔里知道哦!你如果功夫进一步,自己浑身的每个毛孔、细胞,都在呼吸,你自然都会知道。所以,你看过武侠小说,武功高的人,有时候被人用石灰蒙上头,蒙了以后,结果死不了,他的肛门在下面呼吸。这不是做不到的,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在呼吸。研究《达摩禅经》就知道,这一段知息长短,讲得很细了。有时候长中之长,有时候短中之短,有时候短中之长,有时候长中之短,为什么祖师们把他们的经验,告诉我们那么清楚?虽然他交代清楚,也要你自己用过功才知道,不用功的话,也觉得交代不清楚。

我可以告诉你,有时候是“长中之长”,觉得出息也长,入息也长,在某一种时候感觉到出息很长,出去了,同空的境界配合,没有回来。回来以后,觉得气回来一下很短,已经够了,所以是“长中之短”。有时候是“短中之长”,身体内部,觉得呼吸需要吸进来,自然的作用,吸一下,它继续在吸,一直到脚底心,一直到脚趾头都充满了,这是短中之长。还有“短中之短,长中之长”,每一样都不同,这是跟你讲理论,你要去体会把工夫做到,不是开玩笑的,不是吹牛的。

知息长短,我只讲了几个,这个里头包括很多内容,详细你们去看《达摩禅经》。这是吩咐你们注意,要自己用功去体会,不是讲空洞的理论,千万不要妄语骗人,骗人要下地狱的,那是千生万劫地狱果报啊!

然后“知息遍身”,你到知息长短以后,就“知息遍身”了,全身都在呼吸。你们修持到达这个定境的时候,鼻子的呼吸已经不管了,不再呼吸了,鼻子没有作用,这时才晓得全身每个细胞、每个地方都在呼吸,气都充满,气脉都通了。到这个时候,还没有“除诸身行”。

甚至像丁师和丙师,他们两位前天的报告,就晓得内部五脏六腑,也在呼吸,那个白骨放光,每块白骨都在呼吸。所谓呼吸是生灭法,有来有往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自然在动。

知息遍身,气充满遍身了,乃至晓得全身都在呼吸,非常非常重要。并不是发胀,也不是说,像有些练武功、气功的那样发胖。想要发胖的话,那你还不如到街上的脚踏车店,拿个充气筒套在这里,哗啦嗒几下,马上发胀,发胖了!

到了知息遍身,这个时候已经不谈什么数息、随息了。也不要数,也不要随,随时息跟念两个配合为一的,随时知性清楚的,这样才叫做修行。不管修密宗,或什么法门,不到这个禅定,不要谈修行了。

再进一步是什么?(答:除诸身行)“除诸身行”,这个时候身上行阴作用不动,充满了,身体跟虚空等于合一,这个身体内外是通的。譬如你们练少林武功,童子功,到这时候,两个睾丸缩上去,自然的缩到肚子里。这个时候缩也好,不缩也好,谈都不要谈。

第六是“受喜”,到这个时候,心里感觉,非常的高兴,至少你知道佛法是不骗人的,是真的。第七“受乐”,全身喜乐,喜乐是禅定境界,所以初禅叫“心一境性,离生喜乐”。慢慢有一点跟现实脱离关系,人世间一切的事,不会烦恼到你,可以入世不烦恼。不过,为什么不翻成“喜受、乐受”,而翻成受喜、受乐呢?“受喜、受乐”是自己发动了,到达这个境界,就接受了。

第八“受诸心行”,刚刚说了“除诸身行”,没有身体的行阴感受了,这里又“受诸心行”,那不是矛盾吗?不矛盾的,这是进一步了。受诸心行,这个肉体的心,看到外形还是父母所生的肉体,实际上,身体内部整个四大气质变化,已经不是普通肉体了,这个身上行阴的感受,也统统不同了。这时生活习惯达到了“精满不思淫,气满不思食,神满不思睡”,财色名食睡五盖,都会自然去掉,吃不吃都没有关系,有水喝就可以了。“受诸心行”,在这里头,差不多可以证入初禅到二禅去。

然后,“心作喜,心作摄,心作解脱”,解脱但还没有证果哦!还没有证得初果、二果罗汉境界哦。那个要配合教理,就要参考《俱舍论》,“贪瞋痴慢”的习气改变了多少,自己都清清楚楚,都会明白。如果到这一步,习气动都没有动,还是同以前一样,那就不是修行。

一直到这里,还是属于色法上的功夫,在地水火风的色阴,和受阴境界里头做功夫。可是你要注意一点,在这个用功过程,今天晚上我们讲得很顺利,听起来很容易,事实上修行有很多的魔(磨)境界,就要参考《楞严经》的五阴解脱。算不定你修行很好,在这个时候忽然有神通了,什么都知道了,忽然有特别本事了;实际上你已在五阴魔境界了,这一点要特别注意。譬如昨天李居士告诉我,有个出家人有很多神通,我说又是落在想阴境界里了,叫她答复他。

修行特别注意,在这个五阴境界,归纳起来有五十种阴魔,受阴有受阴的境界,有时候会被境界拉走,自己也不知道,还以为是发了神通。所以千万不要作圣解,修行第一要注意,时时把握《金刚经》上几句话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有神通又怎么样?一概不理。就怕不得道,不悟道,不怕没有神通!容易得很啊。等于我告诉出家同学们,就怕你不成佛,不怕没有众生度啊!千万记住。

所以到心作解脱以后,转了,后面完全是唯心的“知性”道理,就是想阴和行阴解脱了,心意识解脱了,然后就“观无常”,你功夫能做到就了不起了。是不是无常啊?你不修行,不做功夫,功夫就垮掉了;所以说诸行无常嘛!

“观出散”,这个是秘密了,修安那般那,如果常修观出散的话,修到某个阶段,你走的时候,不要说预知时至,甚至打个坐写个偈子,说声再见,自己就化成光没有了。

这个以后,“观离欲”,才算是真正跳出了欲界,才证得小乘的“有余依涅槃”,证得“灭尽定”,还不是证得“无余依涅槃”。所谓灭尽是灭什么呢?思想知觉、感觉,统统空完了,这叫灭尽定。“想受皆灭”,有意的把它关闭起来,这个时候生死可以请假。“啊呀,这个世界不好玩,我准备过个一千年以后再来,入定去吧!”这是可以做到的。

你看译《达摩禅经》的佛陀跋陀罗禅师,他有位徒弟,就是庐山慧远法师的弟弟——慧持法师,曾跟他修禅定,最后他到峨嵋山去朝山,山上下来,到了乐山嘉定休息一下,在一个树洞里,一坐坐了七百年。到了宋朝,树倒了被大家请出定来,问他是谁,他说是庐山慧远法师的弟弟。哎!那是晋朝人,我们现在是宋朝,已经过了七百年。他就可以这样,一定定了七百年,他就是修安般法门的。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,后来宋徽宗给他做了三首诗,前一阵我经常跟他们讲,很好啊!很有意思的。

一、七百年前老古锥 定中消息许谁知

争如只履西归去 生死徒劳木作皮

二、藏山于泽亦藏身 天下无藏道可亲

寄语庄周休拟议 树中不是负趋人

三、有情身不是无情 彼此人人定里身

会得菩提本无树 不须辛苦问卢能

所以,这样叫做修定真得了定境,但他那个不是灭尽定,不知他当时在树里头,究竟入的什么定?到哪一步境界?真值得研究。修行是真做工夫,依身心来用功。像禅宗这种口头禅,“什么是佛?干屎橛。”这与身心修证,统统不相干。

十六特胜,最后就是“观弃舍”,连有余依涅槃都不进入。所以《楞伽经》诸大菩萨赞佛,“无有涅槃佛,无有佛涅槃”,佛不入涅槃,也没有涅槃可入,自性现在就在涅槃中。这是大乘另外境界了。

换句话说,“观弃舍”修到这一步,由小乘转到大乘,真正是大菩萨的境界了。

第四堂

内容提要:

念头空 空念头

三际托空

乡村大手印

第三踢的方法

大家要我休息,又不肯让我

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

不知命的人,总是身不由已,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。

婚前担心婚运不佳,婚后一直家运不旺,八字婚书,既能合婚,亦可调运。

2024甲辰龙年,九火运来临,精准详批运势机遇,助你收获爱情、事业高升、财富暴涨:

你的正缘是谁?何时出现?没有人知道。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。

未婚 已婚
大家都爱看
顶踩排行榜

热门测算

姓名配对测终生运八字事业运八字合婚八字算命2022生肖运